
学习二十大

05

04

03

02

01
绵阳实验高中杨朝双英语名师工作室由1位主持人,15位成员组成,2022年10月组建完成并及时开展工作。 团队成员高度重视自身成长,在“研中学,学中教,教中研”,坚持以深化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听课评课、案例研讨、课例研究、教学论坛、课题研究、教学随笔、反思等教研活动为载体,注重教育思想前瞻性,融合新高考新元素,进而实现学科工作室的教育辐射和引领效应,提高我校英语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一批有一定扎实基本功和理论水平的英语教师、骨干教师;加强思想引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我校英语学科规范建设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工作室全体成员将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砥砺向前,打造学研共同体,赋能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在一起是缘分,聚在一起走是幸福。 赖维吉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10月。现有成员16人,其中教导处副主任1名、年级副主任1名,教研组长1名、备课组长2名、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绵阳市突出贡献教师1人、绵阳市明星教师3人、骨干教师12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6人。2022年以来,钟珊珊、何琳琳、朱武军先后获得绵阳市化学赛课一等奖。 【工作室理念】坚持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教学研究为重要方式,培养化学学科优秀教师,以“专项研究、教学切磋、自主发展、共同提高”为基本宗旨,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平台。致力于将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名师的摇篮”。 【工作室目标】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大面积做出研究成果。 【工作室措施】持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核心成员引领教师发展。 【工作室口号】教师多流汗,学生少拐弯。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我们甘愿做蜡烛,甘愿做春蚕,心甘情愿做学生的指路明灯,照亮学生未来的前程。 【工作室成员】按姓氏拼音顺序排
康开均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7月,现有成员16人,包括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7人,其中5人研究生学历,1人研究生在读。工作室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活力。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全体成员踔厉奋发,积极进取,硕果累累。左佩川老师的论文《发展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学概念的系统化构建》分别获得省教科院二等奖和市教科所一等奖;蒋婷婷老师在“新教材教法课例展评”中获市一等奖;左佩川老师在“绵阳市课堂展示活动”中获绵阳市教科所一等奖;张佩老师在《中小学教育》杂志发表了论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张佩、王永辰、陈飞龙老师参与了“绵阳市微课大赛”;蒋婷婷老师参与了省教厅“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系列活动;工作室邀请了市教科所专家组织了集体研修活动,以更好地适应和推进“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进程。 创建名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条道路上工作室全体成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与方法。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全体成员倾情投入,以高涨的激情、饱满的热情,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水平,为工作室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室时刻牢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人才建设、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成立初心;深入贯彻“专家引领、团队合作、资源共享、集体成长”的创办理念;坚决把握“三新”改革契机,丰富教育理论、革新教育理念、探究创新教法、增强研究能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课堂为阵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工作室始终坚持将“高远的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实践过程”融为一体,相生相长。以备课、听课、评课、设计编制作业、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训、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等做为实现高远目标的基本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作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理论与实践全面学习,走出去、引进来、向名家大家学习。崇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崇尚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并重、崇尚学术民主,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康开均名师工作室应时而生、顺势而长,必定随心如愿、大有作为!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